簡介
披覽醫籍,精研岐黃。為人診療,亦獲良效,遂有醫名。後歷任山西祁縣,安徽舒城、盱眙縣令,歸里復研讀醫典。其時西醫東漸,部分中醫自棄其學,揚西抑中。對此,周氏以為中醫之弊,不在守舊而在棄舊,故推崇清徐大椿、陳修園、尤在涇等尊經派醫家,詆毀王清任,而謂唐容川“持中西之平,闡造物之秘,洵為有功於醫學”,謂西醫“遺氣化而究形質”,與唐容川“持中西之平”觀點相仿。著有《六氣感證要義》一卷(1898年),《本草思辨錄》(1904年)。周岩[清代醫學家] |
學術思想
1、學醫注重“致知”和“力行”
2、重視“辨證”與“辨藥”結合
3、中西對比中善於發現彼此的優勢
4、衛護中醫,樂觀醫道
5、中醫經典醫理思辨觀
6、本草思辨觀
主要作品
《六氣感證要義》,周岩所著。作者認為外感病證的病因不出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六氣,遂依次分述風、中風、寒、中寒、暑、風溫、濕、風濕、濕溫、燥、火等多種病證。於六氣的每一外感病證,先集說,次方解,集諸家學說,參以個人心得以闡明症、因、脈、治。《本草思辨錄》,周岩所撰藥物學著作。全書共4卷,刊於1904年,主要根據《傷寒論》、《金匱要略》二書的立方遣藥原則,在尊重《神農本草經》的經典地位基礎上,就128種藥物的藥性進行了討論,認為《神農本草經》等書是經典,不能輕易改動,並對李時珍、劉若金、鄒潤安等醫藥學家所述藥性理論提出了某些不同見解。集中體現了周氏的學術思想。該書不但有益於本草學習,且對經方的學習亦大有幫助。